右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损伤。
右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通常是由于足踝部的扭伤,尤其是在足内翻时,导致附着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的肌腱过度牵拉而引起。比如在行走时不小心踩空、运动中突然改变方向等情况都可能诱发。
患者一般会感到右足外侧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行走困难。按压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有时还可能出现局部的瘀斑。
除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外,X线检查是诊断的关键。通过X线可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位置、移位程度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CT等进一步检查。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石膏或支具固定,限制足部活动,让骨折自然愈合。而对于移位明显或伴有其他损伤的情况,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内固定来恢复骨折的解剖位置。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都非常重要。在固定期间,可进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拆除固定后,逐渐开始进行足部的康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力量训练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再移位。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和康复后,预后良好,可以恢复正常的足部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不当,可能会遗留慢性疼痛、关节不稳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