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般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但血液、母婴和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可接种乙肝疫苗、筛查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进行适当防护。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一般的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染乙肝。
血液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比如不安全注射、共用注射器、输血及血制品等。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生产前后)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但是,对于乙肝患者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
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包括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和肝功能检查。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黏膜破损的物品。
避免与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如果不小心接触到,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进行适当的防护。在进行有创操作或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总之,乙肝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对于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同时,家属和密切接触者也应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