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痛风分为湿热内蕴、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治疗原则是根据证型辨证论治,缓解期健脾益肾,佐以泄浊通络,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
中医将痛风分为以下四型:
湿热内蕴型: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筋脉拘急,入夜尤甚,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热阻滞型:关节刺痛,痛有定处,肿胀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有硬结、瘀斑,或肢端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痰浊阻滞型: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弦滑。
肝肾阴虚型: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痛风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在缓解期,应以健脾益肾为本,佐以泄浊通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中医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