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致使体内形成IgA或IgG类抗体,此类抗体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引起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痛和(或)肾损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症状
以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为主,反复发作于四肢臀部,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损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小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
2.关节症状
可有单个或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或关节炎,有时局部有压痛,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
3.胃肠道症状
因消化道黏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发作时可因腹肌紧张及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4.肾脏症状
一般于紫癜后2~4周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也可出现于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通常在数周内恢复,重症可发生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和高血压脑病。少数病例血尿蛋白尿或高血压可持续2年以上。
5.其他
偶见脑出血,则可出现惊厥,暂时性瘫痪,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睾丸肿胀出血等可发生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治疗、对症治疗等。对于严重的过敏性紫癜,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紫癜的预后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如果出现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