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腰痛的原因主要有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骨折等。
1.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通常发生在腰部肌肉、韧带或关节囊等软组织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搬重物、跌倒或突然转身等,这种外力作用可导致软组织撕裂、拉伤或关节错位,进而引发腰部疼痛。疼痛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腰痛,可伴有肌肉痉挛和腰椎活动受限。
急性腰扭伤后应立即停止一切会加重腰部负担的活动,严格卧床休息,减少腰部的活动和负重。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冰袋或冷敷包对腰部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症状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在冷敷期过后,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疼痛减轻后,逐渐开始进行腰部肌肉的康复锻炼,如腰背肌锻炼、核心肌群锻炼等,以增强腰部的稳定性和力量。
2.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由于长期重复性的腰部活动、腰部负荷过重或久坐不动等原因,导致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炎症可引发肌肉纤维的变性、粘连或瘢痕形成,进而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腰部持续性地酸痛或胀痛。
患者应改善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在急性期,要适当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减轻腰部负担。在恢复期,可以适当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俯卧撑、游泳等,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此外,也可以采取物理治疗,如蜡疗、电疗等,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病症。突出的髓核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水肿、炎症和缺血,进而引发腰痛、坐骨神经痛和下肢麻木等症状。
患者应学习正确的站立、坐姿和弯腰姿势,避免不当的重物搬运方式,以减少腰部负担。出现疼痛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吲哚美辛、乙哌立松等药物治疗,具有止痛、松弛肌肉等作用。其次,也可以采取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可以将腰椎间盘间隙拉大,进而缓解神经受压的情况。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
4.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相邻两椎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通常是由于腰椎峡部裂、退行性变或创伤等原因导致。腰椎滑脱可导致腰椎不稳,进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等结构,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腰椎滑脱后患者应卧床休息3-5周,一般症状可以有所缓解。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使用支具或护腰可以帮助稳定腰部,减少腰部的活动,促进愈合。如果疼痛症状较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吲哚美辛、塞来昔布、布洛芬等止痛药物治疗。对于疼痛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如脊柱后路融合术、椎管减压扩大成形术等。
5.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是指腰椎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通常由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跌倒等严重外伤导致。骨折后,腰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容易引发剧烈的腰痛、活动受限和畸形。同时,骨折碎片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损伤和相应的症状,如下肢瘫痪、感觉丧失等。
如果为稳定骨折且无神经受损,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硬板床卧床10-12周,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以防发生褥疮。如果为不稳定性骨折或合并神经损伤,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前路植骨融合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骨科相关疾病外,女性腰痛还考虑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有关,所以出现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清原因,方便针对病因采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