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可见于多种情况,生理因素导致的嗜碱性粒细胞偏高,一般会自愈。但是,病理因素导致的嗜碱性粒细胞偏高,通常不会自愈,需要遵医嘱规范治疗才能得到改善。
1.会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为了应对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暂时升高。这种情况下,当环境温度恢复正常后,嗜碱性粒细胞数量通常会自行恢复正常,即实现自愈。其次,剧烈运动后,由于身体应激反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也容易升高,在休息一段时间后,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因此也会自愈。
2.不会
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可引发过敏反应,导致体内释放化学物质,促使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大量增值。此时,需要针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治疗,如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孟鲁司特、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从而才能降低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因此,这种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偏高不会自愈。
其次,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会导致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导致其数量升高。这种情况下也不会自愈,患者需进行靶向治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才可改善预后。其中,常用的靶向药物有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羟基脲、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都需遵医嘱使用。
当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偏高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过敏原检测、CT检查、骨髓穿刺等,以便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