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睡觉出汗多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睡前饮食、睡眠环境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糖尿病等疾病因素引起的,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
一.非疾病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宝宝的自主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体温调节的控制能力较弱。在睡眠过程中,交感神经可能会不自主地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在睡觉时出汗。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症状会逐渐缓解。
2.睡前饮食如果宝宝在睡前摄入奶油蛋糕、肥猪肉、油条等高热量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热量,宝宝在睡眠中会通过出汗来散热。
家长可调整宝宝的晚餐时间和饮食结构,避免在睡前食用过多高热量食物。
3.睡眠环境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宝宝体热难以散发,从而通过出汗来降温。
家长可以使用空调或加湿器调节,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适时给宝宝增减衣物和被褥,能缓解晚上睡觉出汗的情况。
二、疾病因素
1.上呼吸道感染若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在疾病恢复阶段,宝宝睡觉时可能会因为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恢复而出现出汗增多的情况。
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存在发高热的情况,可遵医嘱给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赖氨匹林散等退热药物治疗,促进体温降低。
2.佝偻病佝偻病的宝宝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增加汗腺的分泌,表现为宝宝在睡眠中容易出汗。
在医生指导下给其服用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补充钙元素。同时,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宝宝基础代谢率会增高,产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稳定,会通过出汗来散热,导致夜间睡觉多汗。
家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甲亢灵颗粒等药物治疗,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4.结核病若宝宝患者结核病,体内结核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汗腺分泌增多,表现为睡觉时出汗比较多。
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给宝宝服用抗结核类药物治疗,如异烟肼片、帕司烟肼片、利福平片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控制病情发展。
5.糖尿病糖尿病的宝宝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在睡觉时出现出汗量大的表现。
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赖脯人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类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如果宝宝晚上睡觉时出汗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