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病因
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0%以上,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甲状腺性甲减:包括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碘131治疗后、甲状腺手术、亚急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
碘过量:碘过量可导致甲减,碘缺乏地区补碘后可出现碘源性甲亢或甲减。
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酶的遗传性缺陷,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出现甲减。
药物:锂盐、硫脲类、咪唑类等抗甲状腺药物,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心得安等药物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或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导致药物性甲减。
继发性甲减:是指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促甲状腺激素(TSH)产生和分泌减少所致的甲减,如垂体瘤、下丘脑性甲减等。
周围性甲减: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甲状腺激素作用缺陷所致的甲减,罕见。
症状
代谢率减低:轻者无任何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等。
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冬季寒冷时,常因感染、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中断甲状腺替代治疗、使用镇静药、麻醉药、降糖药等诱发。患者表现为嗜睡、低体温(<35℃)、呼吸徐缓、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肾功能不全危及生命。
诊断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游离甲状腺素(FT4)降低,提示原发性甲减;TSH降低,FT4正常或升高,提示中枢性甲减。
甲状腺自身抗体: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
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B超、甲状腺摄碘率等,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和功能。
治疗
替代治疗:左甲状腺素钠是治疗甲减的主要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疗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的甲减,需避免碘摄入,同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药物性甲减,需停用相关药物。
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立即给予静脉注射T3,纠正低体温、休克等,同时给予保温、吸氧、抗感染等治疗。
预防
及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手术、碘131治疗等可能导致甲减的疾病。
避免长期过量碘摄入。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甲减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颈部放疗史者、甲状腺手术史者等。
总之,甲减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畏寒、乏力、便秘、月经紊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