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灼伤处理方法为立即脱离热源、冷水冲洗或浸泡、保护创面、局部清创、药物治疗。
1.立即脱离热源
一旦发生皮下灼伤,首先要迅速脱离热源,避免热源继续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损伤。
2.冷水冲洗或浸泡
使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灼伤部位,水温以15-20℃为宜,冲洗时间至少15-30分钟。这一步骤能够迅速降低灼伤部位的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抑制余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注意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3.保护创面
冲洗后,使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或无菌敷料轻轻覆盖灼伤部位,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如果灼伤部位有水疱形成,不要自行挑破水疱,以免加重感染或引起更剧烈的疼痛。即使水疱破溃,也不可撕脱表皮。
4.局部清创
对于没有明显破损的皮肤灼伤,可以使用碘伏、医用酒精等进行消毒。如果灼伤伤口较严重,或者没有相关药品进行处理,建议尽快就医,由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清创处理。对于较大且难以吸收的水疱,应由医务人员使用无菌针进行穿刺引流。
5.药物治疗
在明确诊断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烧烫伤膏、复方薄荷脑软膏等药物,促进皮肤新生和伤口愈合。如果灼伤后出现伤口感染,可以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灼伤后可能出现水肿现象,此时可遵医嘱服用利尿剂,如氯沙坦、呋塞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