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可按发生原理、心率快慢、起源部位和对心功能影响等分类,不同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患者应注意休息和避免诱因。
1.按心律失常发生的原理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及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2.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3.按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分类:
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4.按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分类: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潜在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等。
以上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