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疸的症状主要与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和程度有关,通常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四个阶段,各期症状表现如下:
警告期:嗜睡、喂养困难、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痉挛期: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
恢复期:抽搐缓解,吃奶好转,肌张力逐渐恢复,角弓反张逐渐消失。
后遗症期:常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核黄疸是胆红素脑病的通俗说法,是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是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最严重并发症。核黄疸的症状主要与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和程度有关,通常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四个阶段。以下是对每个阶段症状的详细描述:
1.警告期:
嗜睡、喂养困难、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张力减低、体温不稳定、呼吸急促或暂停。
2.痉挛期:
抽搐、角弓反张、发热。
抽搐发作时,患儿可有呼吸暂停、青紫,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3.恢复期:
抽搐缓解,吃奶好转。
肌张力逐渐恢复,角弓反张逐渐消失。
4.后遗症期:
常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核黄疸后遗症一旦形成,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不是每个患儿都会出现,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如果怀疑宝宝有核黄疸,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治疗核黄疸的关键是尽早发现和处理胆红素血症,避免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已经出现核黄疸的患儿,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减轻后遗症的程度。
总之,核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