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切除手术后胳膊肿可能由淋巴水肿、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采取抬高患肢、佩戴压力袖套、物理治疗、抗凝溶栓治疗、使用抗生素、手术治疗等方法处理。
1.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切除术的常见操作,可能会损伤局部淋巴管网,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上肢肿胀。这种肿胀通常在术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可能会逐渐加重。处理方法包括:
抬高患肢:睡觉时将患肢垫高,促进血液回流。
佩戴压力袖套或绷带:可以帮助减轻肿胀。
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淋巴引流等,可以促进淋巴液回流。
避免上肢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长时间下垂上肢等。
2.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长时间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阻塞静脉回流,引起上肢肿胀。还可能伴有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进一步扩大。
溶栓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进行溶栓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血栓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取栓。
3.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也可能引起上肢肿胀。处理方法包括:
使用抗生素: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
切开引流: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切口引流,排出脓液。
4.其他原因:上肢静脉狭窄、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上肢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胳膊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在术后恢复期间,应注意保持患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提拉重物,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手术后胳膊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进行乳腺切除手术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术后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