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检查的顺序一般包括口腔外部检查、口腔前庭检查、牙齿检查、口腔黏膜检查、咬合关系检查、涎腺检查及其他检查。
1.口腔外部检查:
观察口唇的颜色、外形,有无口角歪斜、唇裂等。
检查面部皮肤有无色泽改变、肿物等。
触摸腮腺及颌下腺,检查有无肿大及压痛。
2.口腔前庭检查:
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有无肿胀、萎缩、溢脓等。
检查唇颊沟及口腔前庭黏膜,有无充血、溃疡、白斑等。
用压舌板轻压舌前2/3处,观察口咽部有无充血、滤泡增生等。
3.牙齿检查:
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有无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等。
叩诊检查牙齿有无叩痛。
探诊检查牙齿邻面及牙周袋深度。
4.口腔黏膜检查:
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质地,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白斑等。
用手触摸口腔黏膜,检查有无结节、肿块等。
检查口腔黏膜的弹性、光泽度等。
5.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咬合关系是否正常,有无早接触、深覆合、深覆盖等。
检查咀嚼功能有无异常。
6.涎腺检查:
检查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大小、形态,有无肿物及压痛。
挤压腮腺,观察有无分泌物溢出。
7.其他检查:
如需进行X线检查,可拍摄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等,以了解牙齿及颌骨的情况。
对于某些疾病,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检查应在光线充足、环境清洁的条件下进行。检查时应使用口镜、探针、镊子等器械,动作应轻柔、规范,以避免损伤口腔组织。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口腔检查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如果在口腔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