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高,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密切相关,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定居部位胃窦炎症更为明显,胃体炎症一般较轻。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约9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的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约80%的胃癌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有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一般为10~14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高危人群,应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