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原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症状有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治疗方法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下面是关于骨折的一些信息:
1.骨折的原因: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2.骨折的症状:
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骨折端可因髓腔内出血而出现骨膜下血肿,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遭受破坏,肢体出现畸形,如缩短、成角、旋转等。
骨折端可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出现专有体征,如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3.骨折的治疗:
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需要用固定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如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
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骨折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骨折的愈合。
总之,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出现骨折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