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好发于大手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治疗主要包括停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抗生素、调整饮食、补充微生态制剂、抗厌氧菌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假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主要发病人群为大手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型患者仅有腹泻,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型患者腹泻剧烈,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假膜性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停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抗生素:这是治疗假膜性肠炎的关键。如果患者正在使用抗生素,应尽快停用。
2.调整饮食:给予患者易消化、少渣、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纠正负氮平衡。
3.补充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4.抗厌氧菌治疗: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抑制厌氧菌生长。
5.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泻、止痛、退热等对症治疗。
6.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假膜性肠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对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假膜性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