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大多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恶变风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
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的恶变风险。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数量可单个或多个,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可无明显症状,常在B超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较低,一般为0%~3.7%,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恶变风险逐渐升高。此外,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生长部位等也与恶变风险有关。一般认为,息肉越大、数量越多、形态越复杂、生长在子宫颈管内的息肉恶变风险越高。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症状、恶变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息肉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孕激素、短效口服避孕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刮宫术、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等,适用于息肉较大、症状明显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此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治疗后还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息肉复发或恶变。复查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6个月,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而定。
总之,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