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压,会导致眩晕、乏力、听力障碍等危害,可通过饮食、药物、中医治疗等方法进行防治,孕妇低血压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需及时就医。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由于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所以低血压相较于高血压而言,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低血压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低血压的原因:
生理性低血压: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病理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从平卧位到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昏厥等。
症状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萎缩性胃炎、血卟啉病、恶病质、慢性营养不良等。
低血压的危害:
眩晕:轻者眼前发黑、头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
乏力:疲劳是低血压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大脑皮质抑制、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听力障碍:低血压可导致耳蜗循环障碍,内耳毛细血管缺血、缺氧,引发突发性耳聋。
低血压的治疗:
饮食:低血压患者的饮食应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药物:如有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者,可选用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低血压系脾肾两亏、气血不足,可选择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治疗。
低血压的预防:
适当加强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
合理饮食: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也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孕妇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低血压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