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发生于1-6个月的小婴儿,可引起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预防措施是避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毛细支气管狭窄甚至堵塞,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
主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主要症状:毛细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部分患儿可有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治疗方法: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是缓解患儿的喘憋症状,如吸氧、雾化吸入等。抗病毒治疗主要是使用利巴韦林等药物。
预防措施:预防毛细支气管炎的关键是避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医院等。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人群: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的患儿。这些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憋症状,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