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不一定发烧,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其主要通过感染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传播,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2-10天。预防手足口病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和日常消毒措施。
手足口病不一定会发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传播。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2-10天。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和疱疹:通常在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的皮疹或疱疹,有时也可能出现在膝盖、肘部、躯干等部位。
2.发热: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儿不发热。
3.口腔症状:口腔内可能出现疼痛、溃疡或疱疹,导致患儿食欲不振、哭闹、流涎等。
4.其他症状:有些患儿可能还会出现咳嗽、流涕、头痛、呕吐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儿可能症状较轻,而有些患儿可能病情较重。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手足口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肠道病毒检测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和日常消毒措施,以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总之,手足口病不一定会发烧,但其症状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家长和监护人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预防措施,以保障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