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牙结石的方法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口腔冲洗、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牙结石是一种沉积于牙齿表面的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钙盐逐渐沉积而成,形成后不易除去。牙结石是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使彻底洁治后,牙结石也很容易很快再次沉积在牙齿表面。以下是一些去除牙结石的方法:
1.龈上洁治术:
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
是牙龈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牙周炎治疗的第一步。
分为手工洁治和超声洁治两种。手工洁治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效率较低,可能会对牙齿造成一定的损伤。超声洁治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效率较高,对牙齿的损伤较小。
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牙齿敏感,但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缓解。
治疗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吸烟、喝咖啡等深色食物,以免牙结石再次形成。
2.龈下刮治术:
是指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适用于牙龈缘下方、与牙齿结合紧密的牙结石,以及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
一般在龈上洁治术后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一般会在几天内逐渐缓解。
治疗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漱口水漱口,避免吸烟、喝咖啡等深色食物,以免牙结石再次形成。
3.根面平整术:
是指用龈下刮治器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形成光滑的牙根面,利于菌斑控制,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适用于牙周袋较深、根面有较多牙石和菌斑的患者。
一般在龈下刮治术后进行。
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一般会在几天内逐渐缓解。
治疗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漱口水漱口,避免吸烟、喝咖啡等深色食物,以免牙结石再次形成。
4.口腔冲洗:
是指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对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缝隙进行冲洗,以去除牙结石和菌斑。
适用于牙结石较少、牙龈炎症较轻的患者。
操作简单,无痛苦,但效果有限,不能去除较深部位的牙结石。
治疗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等工具清洁牙缝。
5.药物治疗:
是指用一些具有抗菌、消炎、止血等作用的药物,局部涂抹或含漱,以减轻牙龈炎症,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适用于牙结石引起的牙龈炎或牙周炎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洗必泰溶液、康复新液、碘甘油等。
治疗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使用时间。
治疗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6.饮食调整:
是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对牙齿和牙龈的刺激,预防牙结石的形成。
少吃辛辣、油腻、坚硬的食物,以免刺激牙龈,导致牙结石增多。
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增强牙龈的抵抗力,预防牙周病。
适量摄入钙质和磷质,以维持牙齿和牙龈的健康。
定期洗牙:建议每6个月至1年洗牙一次,以去除牙结石和菌斑,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牙结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去除牙结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在去除牙结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以保持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如果牙结石较多或伴有牙龈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