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与茯苓均为利水渗湿药,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但来源、性状、功效、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赤茯苓与茯苓均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同属利水渗湿药,但在来源、性状、功效、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来源不同:赤茯苓是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赤色部分;而茯苓是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状不同:赤茯苓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表面为淡红色或棕红色,有明显的纹理和皱纹,质地较硬,不易折断,断面为淡红色或棕红色,有细小的空洞和颗粒状物质。茯苓的形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表面为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和瘤状突起,质地较软,易折断,断面为白色或淡棕色,有细腻的纹理。
功效不同:赤茯苓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而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应用不同:赤茯苓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疮毒、关节痹痛等病症;而茯苓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赤茯苓与茯苓均为中药材,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慎用。对茯苓或其成分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