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常用方法,手术通过口腔在内窥镜帮助下进行,一般在1-2小时左右,术后1-2周恢复。其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和腺样体残留等。手术前需进行检查、禁食等准备,手术后需注意饮食、休息、口腔清洁和用药,并定期复查。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
腺样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腺样体肥大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手术通过口腔进行,在内窥镜的帮助下,将腺样体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1-2小时左右,术后恢复较快,一般需要1-2周的时间。
以下是关于腺样体切除手术的一些常见问题:
1.哪些人需要做腺样体切除手术?
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症状,影响生活和睡眠质量。
腺样体肥大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反复咳嗽、肺炎等。
腺样体肥大影响面容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如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等。
2.腺样体切除手术有哪些风险?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感染:手术部位容易发生感染,导致发热、疼痛等症状。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咽鼓管功能障碍:手术可能会损伤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出现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等症状。
腺样体残留: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腺样体,导致残留。如果残留的腺样体仍然肥大,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3.腺样体切除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术前禁食:手术前需要禁食6-8小时,以防止麻醉后呕吐引起误吸。
口腔清洁:手术前需要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其他:根据医生的要求,可能需要停用某些药物或调整饮食。
4.腺样体切除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禁食6-8小时,然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软食。
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
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止血药缓解症状。
术后需要保持口腔清洁,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
5.腺样体切除手术后多久可以恢复?
术后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1-2周的时间。
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术后需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治疗。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
总之,腺样体切除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在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护理,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复查,以促进手术部位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