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中耳炎需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常用能将中耳内细菌清除的抗生素滴耳液,成人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粉剂或黏膜收敛剂,同时要注意耳部清洁和干燥。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通常,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治疗慢性中耳炎的常用药物:
对于儿童,由于其咽鼓管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易经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以,在治疗上应选择能将中耳内细菌清除的抗生素滴耳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抑菌杀菌,用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者;3%双氧水清洗脓液后应用,也可用1%~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但谨记,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成人,其治疗方法则有所不同。首先,同样可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中耳内的细菌感染,缓解炎症。其次,对于鼓膜已穿孔的患者,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粉剂,如磺胺嘧啶粉等,这些粉剂可以直接作用于中耳腔,起到消炎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黏膜收敛剂,如苯酚甘油滴耳液,这些药物可以促进中耳黏膜的修复,减少分泌物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治疗慢性中耳炎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加重。
总之,治疗慢性中耳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加重。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