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的最佳水平因人而异,健康人群最好控制在3.9~6.1mmol/L之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和严重低血糖风险较高人群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分别为4.4~7.0mmol/L、4.4~7.0mmol/L、5.6~10.0mmol/L。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但对于不同人群,其血糖控制目标可能存在差异。
健康人群: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3.9~6.1mmol/L之间。
糖尿病患者:
一般人群: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4.4~7.0mmol/L之间。
老年人: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7.0~9.0mmol/L之间,若年龄超过80岁,空腹血糖可控制在9.0~13.0mmol/L之间。
围手术期患者: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
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3.3~5.3mmol/L之间。
其他特殊人群:
低血糖高危人群:如接受药物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且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频发低血糖的患者等,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4.4~7.0mmol/L之间。
严重低血糖风险较高人群:如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低血糖反复发作、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频发低血糖、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等,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5.6~10.0mmol/L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包括年龄、健康状况、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等因素。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低血糖高危人群和严重低血糖风险较高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手抖等,应及时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
总之,空腹血糖的最佳水平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