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步骤包括患者侧卧、确定穿刺点、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测压与采集标本、拔出穿刺针。注意事项包括术前告知、术中观察、术后平卧和观察症状。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诊断和治疗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的压力、成分和细胞计数等,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下是腰椎穿刺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步骤:
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确定穿刺点:通常选择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消毒:局部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穿刺: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测压与采集标本:接上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如需采集标本,可使用无菌试管收集脑脊液,通常需要收集3-5ml。
拔出穿刺针: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2.注意事项:
术前: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告知患者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疼痛、头晕等不适,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术中:患者应保持正确的体位,不要随意移动。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
术后:患者需要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止头痛。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和肿胀,可在穿刺后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