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症状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检查有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分泌物检查等,治疗方法有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有注意个人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加强营养等。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以下是关于盆腔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残血浊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
经期卫生不良: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
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
2.症状: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
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包块位于后方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肛门坠胀、腹泻和排便困难等。
3.检查:
妇科检查:子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积液。
分泌物检查:可了解病原体。
4.治疗:
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甲硝唑等。
手术治疗:对于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经期避免性生活。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总之,盆腔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慢性盆腔炎,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出现盆腔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