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卵期出现腹痛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于黄体破裂、盆腔炎等病理原因引起的,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女性在排卵期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是正常的,这是女性的一种功能性腹痛。排卵期腹部疼痛一般发生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是由于卵巢排卵时卵泡破裂以及卵泡液刺激腹膜引起的,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少量出血、腹胀、腰痛、恶心等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患者可以加强腹部保暖或者多休息来缓解不适,饮食上应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部分患者如果自觉腹痛明显,可以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来缓解,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女性在排卵后,机体会有黄体形成,黄体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弹性不佳,而血管增生活跃,容易引起黄体破裂出血;黄体破裂出血后,血液在腹腔聚集,刺激腹膜,引起疼痛。黄体破裂也会由于外伤、妇科检查挤压、性交过于激烈、用力排便、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引起。患者可以应用药物治疗,比如应用蛇毒血凝酶、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来促进机体止血;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等扩容药物来为患者补充体液;若失血量大,需要通过输血治疗来补充血量;必要时患者还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服手术来快速止血。
此病的患者由于上生殖道器官以及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等组织发生了炎症,也可能导致患者在排卵期因为炎症刺激而出现阴道异常出血,还会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加、发热、排尿困难等情况。此病一般是由于感染、年龄、性活动、不注意卫生、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等原因引起的。盆腔炎大多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当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者破裂时,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病灶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等。患者还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来调理,比如卧床休息、补充体液、胃肠减压等。
女性排卵期应注意个人卫生,饮食上不建议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应多注意休息,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如果存在排卵期出血的现象,则不建议同房,以免诱发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