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六条经络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脚内侧,经过内踝,并沿着大腿及小腿的内侧直上,直达喉咙及舌根。主要包括三阴交穴,能够帮助健脾利湿,兼调肝肾;阴陵泉,能够帮助健脾渗湿、益肾固精等。
起于足大趾,沿足背内侧向上,上行小腿内侧。主要包括足五里穴,能够帮助疏肝理气、清利下焦;曲泉穴,能够帮助散寒除湿、舒筋活络等。
从足小趾下开始,斜行于足心,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穿过脊柱,到舌根两旁。主要包括太溪穴,能够帮助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俞府穴,能够帮助先泄后补、热则补之。
起于鼻翼,下行穿过膈肌至腹股沟外,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
起于眼外角,直行脉再走到腋下,到达髋关节,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主要包括阳陵泉穴,能够帮助疏肝解郁、通络止痛等;瞳子髎穴,能够帮助降浊去湿。
从眼睛内侧的睛明穴开始,经过头顶,从颈椎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部向下,然后经过大腿向下,到足部至阴穴停止。另一个分支进入身体,通过肾脏进入膀胱。主要包括攒竹穴位,能够帮助疏风清热,通络明目;睛明穴,能够帮助疏风清热、通络明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