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有发热、腹泻、呕吐、脱水、全身症状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包括粪便消毒、个人卫生等。
儿童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见于夏秋季。以下是儿童痢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
1.发热:体温可达39℃-40℃,少数可达40℃以上。
2.腹泻:每日排便10次至数十次,粪便为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呕吐: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4.脱水:由于腹泻和呕吐,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如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5.全身症状:患儿可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如米汤、粥、面条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黄连素、磺胺脒等,可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
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和毒素对肠黏膜的损伤。
3.对症治疗:
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
腹痛:可给予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呕吐:可给予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三、注意事项
1.患儿的粪便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患儿的餐具、玩具等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3.患儿应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4.患儿的家长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5.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