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震颤可能与精神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帕金森病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精神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受到惊吓或恐惧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神经性震颤。
患者可以做些感兴趣的事情转移自身注意力,情绪稳定后,神经性震颤也会逐渐消失。症状严重者,也可以遵循医嘱服用镇静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随后症状也会消失,不必过分担忧。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内分泌疾病,患者出现该病后,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导致系统兴奋性增高以及代谢率增加,引起神经性震颤、多汗、心悸等症状。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能够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缓解临床症状。若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甲状腺巨大或伴结节,可以进行部分或者全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为主,尽量避免食用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否则不利于病情恢复。该病经过积极就医治疗,通常预后较好。但是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甲亢性眼病、甲亢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与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可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造成锥体外系受损,引发神经性震颤。
患者可以遵循医嘱使用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神经核团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等。对于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比如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虽然该病无法治愈,但是通过积极就医治疗,多数患者能够继续工作,并且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原因及治疗方法外,腔隙性脑梗死也可能会导致神经性震颤,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病变涉及脑干重要中枢时,还可以进行受损脑组织切除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