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白天就不爱睡觉了,可能是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引起的,生理因素包括月龄增加、环境嘈杂、饥饿等,病理因素包括缺钙、消化不良等,应根据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一、生理因素
1.月龄增加随着月龄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通常在7个月后,白天睡眠的时间会明显减少,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家长应保证宝宝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生长发育。
2.环境嘈杂宝宝白天的睡眠环境若过于嘈杂,可能会导致宝宝无法入睡,从而出现白天不爱睡觉的情况,家长应及时改善宝宝的睡眠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饥饿母亲在喂养宝宝的时候,若乳汁不足且未及时给宝宝增加奶粉,可能会使宝宝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导致白天不睡觉。家长应及时给宝宝添加奶粉,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避免宝宝在饥饿的状态下入睡。
二、病理因素
1.缺钙宝宝的食物中若缺乏维生素D,或生活中日照不足,可能会使机体缺钙,其次,宝宝若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骨骼肌系统疾病等,也可能会引起机体缺钙,并使机体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造成白天睡觉减少、不爱睡觉等现象出现。
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小儿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枸橼酸钙片等药物促进钙吸收、补充机体所需钙元素,可以添加辅食的宝宝在饮食上应适当添加豆制品、鱼虾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并多带宝宝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帮助补钙。
2.消化不良宝宝若存在胃排空延迟、胃容受性受损、内脏高敏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并在进食后由于消化不良而导致食物堆积在胃内,无法被完全消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因为腹部持续不适而导致白天不爱睡觉。
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药物,促进胃肠动力;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从而缓解不适症状,饮食上还应避免宝宝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生活中可以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从而促进病情恢复,恢复白天的睡眠时间。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式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原因,比如胃肠炎,该病主要与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有关,宝宝若因胃肠炎而出现腹部不适症状,也可能影响白天正常睡眠,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乳酶生片等调节胃肠功能,改善不适症状。当宝宝出现身体异常现象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可以有效改善不适症状,不用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