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疼可能是由于肌肉拉伤、足底筋膜炎、痛风、足跟骨质增生等原因所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肌肉拉伤
长时间行走可能会导致脚部肌肉过度收缩或拉伸,超过其承受力从而引发肌肉拉伤。其典型症状便为突然发作的疼痛,患处还可伴有青紫、肿胀、活动受限的表现。轻度肌肉拉伤一般不需治疗,但症状明显时可通过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方式促进恢复,疼痛明显者还可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部分肌肉断裂者还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如肌腱转移修补术等。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或肌肉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可能会引发足底筋膜炎,多数患者可表现为足跟及其足底的疼痛,在站立或剧烈运动后疼痛可进一步加剧。针对足底筋膜炎,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塞来昔布胶囊、吲哚美辛片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可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行保守治疗无效者,还可应用外科手术松解足底筋膜、切断足底筋膜内侧束,从而改善症状。
3.痛风
痛风病因尚不明确,但高尿酸血症是诱发该病主要的因素,而饮食不当则是引发高尿酸血症间接的原因,痛风可发于全身各个关节,如脚趾、手指等,急性发作时可导致较为剧烈的疼痛。针对痛风,疾病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依托考昔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随后还需要长期采取降尿酸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必要时亦可通过外科手术去除痛风石。
4.足跟骨质增生
足跟骨质增生通常是由于跟骨慢性退行性变所致,而跟骨慢性退行性变的形成则与年龄增长、长期缺钙、过度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若增生处持续压迫周围血管、神经,届时亦可导致程度不等的疼痛症状,可伴有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针对足跟骨质增生,首先可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诺昔康片等药物治疗。部分症状严重者,则需要采取外科手术剔除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