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鼓包可能是上火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出牙、智齿冠周炎、牙周脓肿、根尖周炎、牙龈瘤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针对具体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上火
上火一般是因为饮食辛辣刺激、熬夜劳累、体质虚弱等因素导致的,当内火上炎到达口腔时,容易导致口腔内的炎症加剧,从而引发牙龈鼓包的现象。此外,还会伴有口臭、口干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
上火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去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穿心莲片等,能够起到清热降火的功效,缓解牙龈肿痛现象。饮食上建议多喝水,选择苦瓜、黄瓜、荸荠等有助于清热去火的食物。另外,还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和焦虑,以免加重上火症状。
2.出牙
婴幼儿一般会在6个月开始萌牙,在乳牙萌出期间,牙龈可能会凸起,形成鼓包,这是正常现象,一般在乳牙完全萌出后鼓包就会消失。家长需要注意做好孩子的口腔清洁卫生工作,出牙期间给予宝宝牙胶进行啃咬,能够缓解出牙不适感。
3.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是由于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被牙龈覆盖无法正常萌出,牙龈组织常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引起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导致的,当局部肿胀时会形成鼓包。
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甲硝唑、米诺环素等药物进行消炎镇痛治疗。如果局部形成脓肿,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开引流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智齿拔除手术治疗。
4.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发展到晚期,牙槽骨吸收,形成深牙周袋,牙周袋壁内发生炎症,脓液未能排出引起局部肿胀,从而形成鼓包。
脓肿初期,需要先清除牙石,再冲洗牙周袋,脓肿后期,脓液已经形成,可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比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头孢拉定等。
5.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主要是由于牙髓腔内部的细菌感染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围的组织扩散导致的,主要症状为根尖部牙龈肿胀、疼痛,观察局部有鼓包。
发生根尖周炎多数提示牙髓已坏死,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术来保存患牙,术后辅助使用消炎镇痛药物减轻不适感,比如布洛芬、甲硝唑、头孢拉定等。
6.牙龈瘤
牙龈瘤主要与牙结石、牙菌斑、食物嵌顿等局部刺激及性激素改变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牙龈肿胀,局部形成鼓包。
如果患有牙龈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另外,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等方式也可去除牙龈瘤,但是一般适合体积较小、症状轻微的患者。术后需要患处消毒,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牙龈鼓包的症状,排除乳牙萌出的原因后,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遵医嘱积极治疗。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证口腔清洁,降低发生口腔疾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