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接种后,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发热会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多为低热,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较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1.发热的原因:乙脑疫苗是一种活性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中的病毒进行识别和反应,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体温略微升高,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2.发热的特点:发热通常是短暂的,体温一般在38.5℃以下,且多为低热。部分人可能还会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
3.处理方法:如果发热体温不超过38.5℃,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先观察,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体温较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注意事项:
在接种乙脑疫苗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急性疾病等,应暂缓接种。
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
接种疫苗后,应注意孩子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要保持孩子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如孩子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总之,乙脑疫苗接种后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常是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