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脚崴着了肿了需要7~14天才能走路,具体时间取决于损伤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的脚负重,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休息:休息可以减少受伤部位的进一步损伤和肿胀。
2.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的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3.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的部位,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减轻肿胀。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应频繁进行冰敷和加压包扎。72小时后,肿胀通常会开始减轻,可以改为热敷或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如果疼痛和肿胀严重,或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2.肿胀明显,皮肤出现青紫或瘀斑。
3.受伤的脚无法活动或活动时疼痛加剧。
4.出现畸形或明显的肿胀。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可能包括X光、CT等,以确定是否有骨折或其他损伤。如果只是软组织损伤,医生可能会建议继续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并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症状。如果有骨折或其他严重损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石膏固定、手术等。
在恢复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休息,避免过早活动。
2.逐渐增加受伤部位的活动,但不要过度用力。
3.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或支具,以减轻受伤脚的负担。
4.注意保持受伤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5.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此外,在恢复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