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妇女尿道感染应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可使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治疗,严重时需就医,治疗期间停止哺乳并挤出乳汁,治愈后需复查。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有助于冲洗尿道,减轻炎症。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尿道口清洁,勤换内裤,避免细菌感染。
3.避免憋尿
憋尿会使细菌在尿道中滋生,增加感染的风险。
4.药物治疗
哺乳期妇女可以使用一些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抗生素。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告知医生正在哺乳期,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
5.就医治疗
如果尿道感染症状严重,如高热、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静脉输液或其他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以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造成影响。同时,应将乳汁挤出,以免回奶。在治疗结束后,应再次进行检查,确保感染已经完全治愈。
此外,哺乳期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尿道感染的发生。
总之,哺乳期妇女患有尿道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加重或影响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