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润肠通便类中药有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杏仁、当归、肉苁蓉、何首乌、决明子、车前子、松子仁等,具有促进肠胃蠕动、软化粪便等功效,能帮助缓解便秘症状,但要注意合理使用。
1.火麻仁
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火麻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炎等作用。
2.郁李仁
味辛、苦、甘,性平,归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郁李仁还具有促进消化、抗菌等作用。
3.柏子仁
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柏子仁还具有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
4.杏仁
味苦,性微温,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杏仁还具有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5.当归
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当归还具有抗血栓、抗贫血、降血脂等作用。
6.肉苁蓉
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肉苁蓉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
7.何首乌
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具有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久疟体虚、风疹瘙痒、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还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抗诱变等作用。
8.决明子
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9.车前子
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车前子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10.松子仁
味甘,性温,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肠燥便秘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松子仁还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润肠通便类中药虽然具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但也不能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润肠通便类中药。此外,润肠通便类中药也不能与某些西药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润肠通便类中药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