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临床分期可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和绝对期。
1.临床前期
临床前期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征,如浅前房、窄房角等,但目前尚无青光眼的发作史。这一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眼压已经开始升高,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2.先兆期
先兆期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眼部胀痛、视物模糊、虹视、同侧偏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休息后自行缓解,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进展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急性发作期
眼压急剧升高,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此时,角膜水肿,前房变浅,瞳孔散大,眼球坚硬如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4.间歇期
急性发作后,眼压恢复正常,但房角仍处于狭窄状态。这一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不适、头痛等症状,但发作频率和程度较前减轻。
5.慢性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发作后,房角粘连、关闭,眼压持续升高,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此时,患者视力明显下降,出现视野缺失。
6.绝对期
青光眼病情进一步发展,眼压过高导致视神经完全萎缩,患者视力丧失,仅存光感。
突发眼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疑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请即刻前往眼科急诊,进行眼压测量与前房角镜检查。确诊后迅速降眼压治疗,以防视神经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