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主要通过病理变化过程进行分期,通常可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1.充血水肿期
发病后1~2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渗出,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样变期
一般为发病后的3~4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而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肉眼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实如肝,故名红色肝样变期。
3.灰色肝样变期
约发病后5~6天,镜下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纤维素网才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肉眼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质实如肝,切面干燥,颗粒状,呈灰色,故名灰色肝样变期。
4.溶解消散期
发病后1周左右,镜下肺泡腔内纤维素溶解消失。肉眼观,肺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可残留少量混浊的片状阴影,进而逐渐消散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