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防可治。孕妇、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通常比普通人更严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下面是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相关信息:
1.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3.手足口病的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是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4.手足口病的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5.特殊人群的手足口病:
孕妇:孕妇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
儿童: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通常比成人更严重,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免疫力较弱,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通常比年轻人更严重,可能会出现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通常比正常人更严重,可能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防可治。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同时,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