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为血培养阳性或心内膜受累证据。次要标准包括易患因素、全身感染症状和免疫反应等。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多方面因素。
1.主要标准:
血培养阳性:两次血培养均为同一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
心内膜受累证据: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脓肿或新出现的反流。
2.次要标准:
易患因素: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先天性心脏病、血管内装置、近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静脉药物滥用。
全身感染症状:发热、新出现的血管炎、心力衰竭、脾大、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肾功能不全、Osler结节、Janeway损害。
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老年人或患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诊断可能会更加困难。此外,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如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
总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怀疑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