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与高血压主要有概念性质、持续时间、症状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措施等区别。
1.概念性质
血压高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描述性用语,通常指的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血压出现了高于正常范围的数值,但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可能是暂时的生理现象。
高血压是一种明确的医学诊断疾病,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持续时间
血压升高可能是短暂的,比如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饮酒等情况下,血压会暂时上升,当这些诱发因素消除后,血压往往能恢复正常。
高血压的血压升高具有持续性,在一段时间内,血压经常处于高于正常的水平,一般不会自行恢复正常,需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治疗来控制。
3.症状表现
血压高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即使有症状也较为轻微,可能仅表现为头晕、头痛等,很容易被忽视。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症状和并发症,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出现胸闷、心悸、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
4.诊断标准
血压高没有严格统一的诊断标准,通常只是发现血压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但不一定达到高血压的诊断阈值。
高血压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依据多次测量的血压值来判断,同时还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5.治疗措施
血压高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度运动、调节情绪等,血压往往就能恢复正常。
高血压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而且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