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
心肌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过敏反应等。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病毒侵袭心肌细胞后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心肌受损。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差异较大,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不适,如心慌、胸闷、乏力等;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有些患者可能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诊断心肌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等多种手段。心电图可能出现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肌酶如肌钙蛋白等会升高;心脏超声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但明确诊断有时较为困难,需要仔细鉴别。
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减轻心脏负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纠正心律失常、治疗心力衰竭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采取特殊的治疗手段,如使用心脏辅助装置等。
心肌炎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心脏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在治疗后也需要注意休息、定期复查,以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同时,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对于减少心肌炎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