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衰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和疲劳、水肿、咳嗽和咳痰以及心慌和心悸、食欲不振和腹胀。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心衰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在活动后或平卧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气不够用的感觉。随着病情的进展,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即不能平卧,只能坐着呼吸才能稍感舒适。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肺部淤血和水肿,影响了气体交换。
2.乏力和疲劳
由于心脏不能有效地向身体各个部位供血,导致身体组织和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使老人感到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恢复。这种乏力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如行走、爬楼梯等活动变得困难。
3.水肿
常见的是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位。这是因为心衰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液体在组织间隙中积聚。此外,严重的心衰还可能导致腹水、胸水等。水肿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加重,休息后可稍有减轻。
4.咳嗽和咳痰
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咳嗽可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由于肺部淤血和水肿刺激呼吸道引起的。如果合并肺部感染,咳嗽和咳痰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5.心慌和心悸
心脏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使老人感到心慌、心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心跳过快或过慢等异常情况。
6.食欲不振和腹胀
心衰会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导致胃肠道淤血和水肿,从而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但实际上是心衰的表现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心衰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有些老人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因此,对于有心脏疾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老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了解心衰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体重、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