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拉完大便发现屁股上有血,一般考虑是由肛裂、痔疮、肠炎、直肠息肉、肠套叠等原因所致。
1.肛裂
肛裂通常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导致肛门黏膜损伤而形成裂口,而裂口处出血可导致大便后屁股上有血。
家长应及时调整孩子的饮食,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以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摩擦和损伤。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轻疼痛的作用。必要时,还需采取手术治疗,如肛门皮瓣技术、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等。
2.痔疮
痔疮是由于直肠下端或肛管静脉丛充血、肿大而形成的静脉团。排便时,痔疮容易破裂出血,拉大便时由于用力,所以孩子的屁股上通常会有血迹。
家长应及时改善孩子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门清洁。同时,给孩子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杂粮、蔬菜,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另外,还可遵医嘱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消肿、止血、缓解疼痛的作用。必要时,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3.肠炎
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而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引发便血症状。
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克肟、奥司他韦、利福平等,这些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以及抗结核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如果并发了肠出血、肠穿孔等症状,则需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肠道,达到治疗目的。
4.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上的赘生物,而排便时,息肉会受到摩擦而出血。
对于较小的息肉,可定期观察,如果息肉增大或伴有出血等症状,应考虑手术切除,如肠镜下手术、微创或传统手术等。
5.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也容易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血。
肠套叠应尽早治疗,可采用空气灌肠、水压灌肠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果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为剖腹探查术。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保持孩子肛门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