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后一周手上还是大片淤青可能是由于穿刺次数较多、穿刺后按压不当、凝血功能低下等原因所致,需要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
1.穿刺次数较多
部分患者由于皮下脂肪较厚,因此穿刺难度大大增加,可能需要多次穿刺,若在反复在同一处血管进行穿刺,便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皮下淤血,届时机体吸收的时间亦相对较长。
针对此类情况,首先可以通过定期局部热敷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血肿吸收,多数症状可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
2.穿刺后按压不当
若患者在穿刺后,按压力度过轻或过重,便可导致血液渗入皮下软组织形成淤青、血肿。若出血量较大,亦可能导致淤青难以消退。
此类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红花油、消肿止痛贴等活血化瘀药物帮助淤青吸收,同时配合适当按摩以促进局部血循环,帮助改善症状。
3.凝血功能低下
若患者自身凝血功能较差,穿刺后,血管穿刺口可能会愈合不全,恢复期稍微活动,便可能导致皮下血管出血,致使反复的淤青、血肿等症状。
若患者凝血功能低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铁等元素所致,饮食上则需要增添相关食物,如动物内脏、玉米、芹菜、油麦菜等,若患者凝血功能低下是由于血友病所引起,届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因子VIII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凝血功能低下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引起,届时需要应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