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炎是由于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
多种原因可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血管炎等引起的血管病变,导致肠道血液供应减少。此外,一些因素如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等也可能影响肠道血流灌注。
患者常出现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血等症状。腹痛的部位通常与受累肠段相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以及内镜检查等综合判断。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但早期可能表现不典型。
治疗措施通常包括包括一般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以维持内环境稳定。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如使用血管扩张剂等。对于严重病例,如有肠坏死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有关。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预后,但如果延误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