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为自卑感、挫折经历、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因素等,常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团体疗法。
一.原因
1.自卑感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这可能是由于他人(尤其是较有权威的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影响了自我认识。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增加了紧张和心理负担。
2.挫折经历神经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的人,在遭遇轻微挫折时可能受到沉重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3.遗传因素回避型人格障碍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家族中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其他人患病的风险可能较高。
4.生物化学因素大脑组织异常、神经递质传导障碍等可能影响情绪的调整,进而诱发回避型人格障碍。
5.环境因素过度保护、缺乏家庭支持,或者遭受社会霸凌、虐待等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发生。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舍曲灵、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这些药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语言诱导患者想象进入恐惧的社交场所,再逐渐转为现场暴露,鼓励患者重新进入并适应这些场所。针对自我概念差、害怕别人负面评价的患者,帮助他们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采用模仿、扮演、角色表演和指定练习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行为,减轻在社交场合的焦虑症状。
3.支持团体疗法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分享经验,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理解和支持。这有助于患者在互助环境中探索自己的问题并寻求他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