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中阻是指湿热邪气阻滞于中焦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湿热中阻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饮酒过度等,导致湿热内生,蕴结中焦。患者常见脘腹痞闷胀满,恶心呕吐,纳呆,口苦口黏,渴不多饮,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湿热困阻脾胃,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脘腹痞闷等症状;湿热上蒸,则口苦口黏;湿邪困脾,运化失职,故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泄不爽;热邪伤津,则口渴但不多饮;湿热下注,可见小便短黄;肢体困重为湿邪内阻之象;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同时兼顾调理脾胃功能。常用的方剂有连朴饮、甘露消毒丹等。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和情志不畅。
湿热中阻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湿热中阻的发生。